
理,我們的人,只要是無自私自利之心,默默奉獻,甚至不惜犧牲自己,為大眾的利益服務,給大眾帶來福利,帶來好處,那麼,所有人都會敬重你,都會讚嘆你的功績,而自己也就偉大了。
理,我們的人,只要是無自私自利之心,默默奉獻,甚至不惜犧牲自己,為大眾的利益服務,給大眾帶來福利,帶來好處,那麼,所有人都會敬重你,都會讚嘆你的功績,而自己也就偉大了。
給人造成愚痴的最大弊端,主要是以為自己掌握的一切都是真理,對世間上的一切,無論是精神或者物質的,都拿自己的觀點、自已的心境去作為尺度來衡量,符合自己看法的就對,否則通通斥之為錯。
凡是喜歡說自己沒有錯誤和缺點的人,實際上其本身的行為已經具備了錯誤和缺點,因為他這種語言就是一種錯誤、缺點。「人非草木,孰能無過」
一個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人,都是胸懷博大,心襟寬廣,好話和壞話都聽,好的知識和壞的知識都吸收。好的知識吸收起來豐富自己的才幹,提高自己的能力,為自己所使用,以作對人類有益的事情。
就正如身強力壯的人往往不知道生了病後的痛苦一樣,不注意保護自己的健康,不珍惜自己強壯的身體,一旦生了病時,病臥床榻,動不能動,吃不想吃,這時候,他才知道健康的快樂和幸福了。
我們絕不可以聽說一件事情就立刻不加思索地去辦,而必須要加以認真思考和實踐。但同時,又不能聽到以後,馬上就輕易地否定,認為虛妄不實,不去予以處理。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十二) 對人才之取捨何別?天下之或 […]
認真研究分析,取其適中,找到最佳的方法。正如琴弦一樣,繃得過緊往往把琴弦繃斷,那麼,繃得過鬆就更不能出和雅之音,要不鬆不緊,恰到好處,才能奏出美妙的音樂。
不管他知識有多麼豐富,才華多麼出眾,無論是古代通讀四書五經的飽學之士,還是現在的大學生,如果不能把所學的知識付諸於社會的實踐,這種人都是不能被稱為人才的。
要懂得中遇道障之退的道理,就是說途中遇到了障礙不能前進時,有時候要先朝後面退一下,那麼這稍等一下是否就更遲緩了呢?不,暫時的後退是為了蓄積力量,瞅準時機,以便能更快,更好地前行。